近几年来,智能制造一直被看作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,并且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,企业智能化升级风生水起。今年,一批转型升级起步较早的企业,在自动化车间、智能工厂、柔性化生产等智能制造体系的支撑下快速复工复产。在产线转换、原材料短缺、产业链阻滞的纾困解困中,扮演了重要角色,书写了中国“智造”的抗疫“加速度”。
智能制造本身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结果,主要涉及现代传感技术、网络技术、自动化技术、智能技术等,5G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机器人、云计算、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等都是智能制造的支撑技术。今年,特殊的需求场景更加拓展了这些技术融合应用的潜力和空间。
例如,高德研发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,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,依托近20年红外人体测温经验所训练出的大数据算法,可以实现多人同时非接触测温,被广泛应用于地铁、机场、超市等场合。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,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、IoT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打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,利用工业IoT梳理企业的供研产销全链路数据,再通过ET工业大脑进行加工分析,优化制造流程,保证资源协同对接。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双臂特种仿生机器人,不仅能够进行人员测温、车辆信息识别,还具备区域内巡逻、安检与消毒作业等功能。
AI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等,智能制造不仅给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多融合应用的场景,而且还加速了新产品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涌现,拓展了制造业产业空间。另外,作为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的5G基站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还被列入我国疫后经济恢复引擎的“新基建”。新时代证券报告预测,未来三至五年,5G基站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的合计投资体量在2000亿至2500亿,这对制造业产业发展又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。
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告诉小编。这里是翔宇数控机床,一家机床制造商,从事车床、铣床、钻床、锯床等类型的产品。